- 信息時間:2025-03-20 16:56
- 瀏覽次數:
近日,江蘇理工學院基層黨建研究中心劉琨博士向常州市檔案館捐獻了一批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鈞的檔案資料,包括院士主編的教材、與學生的往來書信、學術論文、照片等各門類檔案共計110余件。
劉大鈞(1926—2016年),江蘇常州人,1949年畢業于金陵大學農藝系并留校任教,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杰出的農業教育家,畢生致力于小麥遺傳與育種工作,在外源優異基因發掘與種質創新等領域成就卓著。其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劉琨與劉大鈞院士的結緣,始于其在南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參與了中科協組織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劉大鈞項目,并撰寫研究報告《此生只為麥穗忙——劉大鈞傳》(李群主編)部分內容。此后,受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群教授之邀,在查閱和收集大量文獻檔案的基礎上,歷時兩年,重新編撰了《劉大鈞傳》。
了解到市檔案館是國家級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且正在進行“致敬科學家——為院士建檔”行動后,劉琨博士當即表示愿意捐獻自己保管的劉大鈞院士檔案資料,為常州市院士檔案資源庫擴充添磚加瓦。他認為,檔案館肩負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光榮使命,通過系統整理和保存院士檔案,可以激勵年輕一代發揮更強的創造性,不斷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
院士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學術成果、科研歷程和創新思維不僅是個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見證。近年來,常州館持續開展常州籍兩院院士檔案征集活動。截至目前,通過多部門、跨地區合作模式,市、區兩級共同征集模式,院士檔案開發利用模式,全市檔案館系統齊心協力,共征集到20余位院士各類檔案資料1.4萬余件。
院士檔案的征集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積累,具有非凡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常州市檔案系統將繼續向“實”而行,持續集結更多優質資源渠道,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主觀能動性,不斷拓展院士檔案征集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擦亮常州籍院士檔案名片。
作者:常州市檔案館 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