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h5vbn"></address>
        民國江蘇省教育廳 1006
        • 信息時間:2022-06-14 08:20
        • 瀏覽次數:

        一、機構概況

        民國江蘇省教育廳于1917年12月成立,直隸于教育部,隸屬于江蘇省政府,下設3個科。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后,于1927年試行大學區制,民國江蘇省教育廳撤消后改行大學區制,設教育行政院(部),于中央大學內,稱第四中山大學區教育行政部(院),以綜合大學區內一切學術與教育行政事務。1928年春改稱江蘇大學區教育行政院,同年又改名中央大學教育行政院。1929年6月決定停止試行“大學區制”,同年8月恢復教育廳建制,指定鎮江舊府學宮為省教育廳廳址。下設秘書3人,分設5個科,另設兩個獨立機關:江蘇省教育經費委員會和江蘇省教育經費管理處。1931年教育廳下設1個秘書室,5個科。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教育廳下設1個秘書室,3個科。1939年,教育廳增設督學、編審兩室。1940年9月,增設戰區教育指導股。1945年8月并入省政務廳,1945年11月又恢復為現名。

        該廳的主要職能是掌管各級學校、圖書館、音樂戲劇,電影播音等教育以及其他社會教育事務。

        二、檔案情況及其內容

        館藏民國江蘇省教育廳檔案共2211卷,全部為文書檔案。檔案起止時間為1930年至1949年。主要內容有:

        1.綜合類

        會議文件;省及縣教育會文件;教育工作法規,頒發的法令、條例、章程及辦法、該廳及各縣、市的教育工作計劃、報告及政績比較表;省督學視察省屬各校館教育工作報告;各縣報送的教育概況調查表及全省各級各類學校概況;關于接收檔案及改進檔案的文件和法冊;各學校的校友錄及同學錄;貪污瀆職案件等來往文書;社會團體相關材料;該廳編印的《教育年鑒》及《江蘇教育》等。

        2.人事類

        民國教育廳的歷史沿革及組織過程;任用審查表及來往文書;教員檢定表;各縣教育局組織的修正通則;組織基本教育推行委員會的文件;恢復一、二等縣教育局機構及各縣、市地方教育行政人員的調整、充實的文件;教育行政人員的任免、獎懲、考核、救濟、退休、撫恤等方面的文件;各類人員名冊及申請表等;高等學校大學生籍甄材料;青年復員軍相關材料;收復區中學校園甄審的文件;師資檢定的文件;臨時參議會文件及參議員名單等。

        3.教育類

        遷設、續辦、增設和裁并省立高中等教育、師范等學校相關文件材料;師范學院輔導區的辦法、教育實施方案及教育計劃改進大綱等文件;教育研究委員會文件;僑民教育相關文件資料;留學生赴外國研究的辦法;請求復學、轉學及補發證件的文件;征收學生費用標準;各科教學進度表;學生集訓、服役及南逃相關文件;外逃學生的安置及救濟的文件;辦理青年軍官就學、復員軍官轉業教育的文件;恢復和續辦省立職業學校的文件;小學教育相關文件資料;教育概況調查表及來往文書;教師獎懲的名單、教職員服務獎狀名單等來往文書。

        4.財經類

        整理、增籌教育經費及縣、市教育經費核定的文件;各縣、市教育經費的預算、概算書、年報表;修繕及添置設備、撥發教育善后物資申請的文件;職工口糧相關文件;調查各教育機關戰時損失及省立圖書館善本書損失的呈報;整理學校資產及省縣教育款,交涉被占學校房屋的文件;校產校具等移交及來往文書等材料;各種統計報表。

        5.其他類

        整頓恢復原有各社會教育機關的文件;各縣社會教育設施標準;省、縣、市實施民眾識字掃盲教育、推廣國民教育、實施救國教育、推行電影教育、衛生教育的文件;恢復改進縣市民眾教育館、設立省立理化試驗所、恢復各縣市體育場、舉辦縣暑期講習所、試行生活學校制度的文件;舉辦省縣市運動會的文件;處置漢奸及匯轉漢奸案件剝奪公權的通知。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