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1-09-08 09:55
-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歷史的記錄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系列短視頻《紅色珍檔》正在播出。
戰斗英雄楊根思
收藏于江蘇省檔案館的發行于1950年10月10日的《新華日報》上,刊登了華東軍區三野參加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大會的代表們的簽名。
簽名的左下角,有一個熟悉的名字--楊根思。在這次大會上,他被表彰為"全國戰斗英雄",成為那個時代的"大明星"。
楊根思作戰勇敢頑強,曾用一根長矛繳獲一桿槍,抱著炸藥包俘虜一個排的敵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楊根思成長為一名戰斗英雄,還得從他的經歷說起。
在泰州泰興市的楊根思烈士陵園陳列室里,掛著一張老房的照片,這間低矮破敗的茅草屋,就是楊根思童年生活的地方。
泰興市檔案館保管利用科科長白玉清:楊根思,1922年出生在泰興縣黃橋地區的羊貨郎店,父母早亡,和哥哥相依為命,10歲當了地主家的放牛娃,后又隨哥哥到上海做童工,受盡了地主的欺凌和資本家的剝削。
1944年2月,楊根思加入新四軍,受盡苦難的他對敵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成長為"戰斗英雄""爆破大王"。
1945年11月,楊根思加入中國共產黨,有了"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共同進步,為人民服務到底"的堅定理想。
去年楊根思烈士陵園在整理檔案時發現了一份資料,是"楊根思同志1950年9月24日在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上的講話",這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份"楊根思口述資料"。
楊根思烈士陵園主任周建國:楊根思口述的戰斗過程十分詳細,其中還有他當時不少的心理活動,為我們研究楊根思的戰斗歷程和"三個不相信"精神,提供了十分翔實的歷史依據。
再困難的任務,楊根思都不相信完成不了,再強大的敵人,他認為總能戰勝。
楊根思泰州籍戰友楊德盛:解放了上海以后,楊根思一直提出來一個口號,哪怕100個困難,比鋼鐵還硬,我們都能夠克服,不管怎么說,交代的任務,我們都能夠完成。
"根思連"第18任連長翁海林:楊根思戰斗中從不怕死,機智勇敢,敢啃硬骨頭,這就是他所說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被表彰為"全國戰斗英雄"后,楊根思回到了老部隊。這張照片上,他被幾名戰友簇擁在中間,戰友們笑容滿面。誰也沒能想到,一個多月后,這位戰斗英雄英勇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楊根思任志愿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3連連長,于10月7日率連隊入朝參戰。
"根思連"第18任連長翁海林:志愿軍赴朝作戰前,連長楊根思作動員講話,這次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喊出"三個不相信"的戰斗宣言。
楊根思泰州籍戰友楊德盛: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二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三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是在已經抗美援朝的時間。
11月28日晚,楊根思接到任務:率連隊堅守咸鏡南道長津郡下碣隅里東南側1071.1高地及小高嶺。
11月29日拂曉,楊根思帶領全連戰士到達陣地,他將一排和二排部署在1071.1高地上,自己帶領三排登上小高嶺。
天剛放亮,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支援下,開始向1071.1高地和小高嶺發起進攻。戰斗間歇,守在1071.1高地的楊德盛,最后一次見到了連長楊根思。
楊根思泰州籍戰友楊德盛:到了第六次、第七次戰斗之間,連長上來就視察,就跟我小聲地說,小楊一定要把陣地守好,我回答他,人在陣地在,他就用我們家鄉話說,不能當孬種啊。
上午10點左右,敵人發動了第九次進攻。此時,小高嶺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兩人撤離,自己收攏了僅剩的一包五公斤重的炸藥,一顆手榴彈,一支駁殼槍。
眼看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投出手榴彈,射出最后一顆子彈,隨即抱起炸藥,拉燃導火索,拼盡全力沖進敵群。
楊根思泰州籍戰友楊德盛:我就在這個樹葉子堆上趴著,突然之間轟隆一聲,我也震起來了,他三排在那個山尖那邊,我在山尖這邊,火一亮,一團大火,指導員也上來了,說了一句,小楊,可能連長不在了。
年僅28歲的楊根思,用他年輕的生命捍衛了小高嶺陣地,也為奪取戰役勝利贏得了時間,實現了軍令狀里"人在陣地在"的誓言,他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英雄。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楊根思在朝鮮戰場上喊出的"三個不相信",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充分展現,彰顯了人民軍隊戰斗精神的偉大力量。70多年來, "三個不相信"精神激勵著無數人奮勇前行。
銘記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珍檔》帶您重溫光輝歲月
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