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1-08-04 07:59
-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歷史的記錄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系列短視頻《紅色珍檔》正在播出。
蘇皖邊區政府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中國革命處于兩種前途、兩個命運決戰的關鍵時期。經受長期戰亂的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以便進行經濟建設和改善生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中國共產黨在蘇皖邊區建立的民主聯合政府應運而生。
1945年11月10日,中共蘇中第四地委宣傳部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印發《關于慶祝蘇皖邊區政府成立的通知》,一開頭就寫著:“十月二十九日,蘇皖邊區政府成立于淮陰,這是華中東部人民在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之后,又一樁極大的喜事?!?/span>
為了更好地堅持、鞏固、建設解放區,爭取全國和平局面的實現,194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同意成立蘇皖行署,統一行政。同年10月29日,蘇北、蘇中、淮南、淮北四個解放區參議長和行署主任及各界代表,在淮陰城召開聯席會議。
1945年11月1日,蘇皖邊區政府在淮陰正式公告成立?;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了蘇皖邊區政府駐地和直轄市。它東濱黃海,南臨長江,西迄渦河、裕溪口一線,北達隴海鐵路,下轄8個行政區,73個縣市,人口2500萬,面積10.5萬平方公里,與國民黨南京政府僅一江之隔。
淮安市淮海南路30號是蘇皖邊區政府曾經的駐地,政府機構齊全,分工明確,政府內設秘書處、民政廳、 財政廳、教育廳、建設廳、高等法院、公安總局、交通總局等16個機構部門。
蘇皖邊區在政權建設中,繼續貫徹抗戰時期普遍實行的“三三制”原則。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館長馬兆勇:“三三制”原則即在一切政權和民意機關的人員分配上,必須是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分子占三分之一?!叭啤钡氖┬袠淞⒘诉厖^政府民主的形象,團結了各階層人士。
新的一年,萬象更新,蘇皖邊區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1946年元旦這天,新華日報(華中版)刊登《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施政綱領》。
綱領明確提出了邊區政府施政的總方針、總任務,提出了保障民權、鞏固與擴大人民自衛武裝、加強民主建設、改善民主政策、增加工農業生產、實行財政收支統一、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等十項具體任務。
淮安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原主任柳宏為:蘇皖邊區政府從抗日戰爭勝利以后蘇皖解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全邊區人民經過全面抗戰勝利取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以法制形式固定下來,同時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將進一步建設和保衛解放區作為奮斗目標,帶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蘇皖邊區還公布《蘇皖邊區政府組織法》《蘇皖邊區懲治貪污暫行條例(草案)》《蘇皖邊區土地租佃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規,以統一邊區的法令制度。得益于系統的制度建設,邊區政局穩定,政令統一,社會安然有序,邊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得以進一步發展。
從1945年11月到1947年11月,蘇皖邊區政府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但是在華中分局的統一領導下,帶領解放區人民開展民主政權建設,鞏固邊區;恢復經濟,重建家園;發展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進行土地改革;解放戰爭中,動員支前,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和解放的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安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原主任柳宏為:蘇皖邊區人民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當家作主制度成功執政的典型之一,是探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道路成功實踐的典型之一。
蘇皖邊區的成功執政實踐不僅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即使在今天也經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其價值跨越時空。
銘記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珍檔》帶您重溫光輝歲月
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