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1-07-08 10:03
-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歷史的記載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25集短視頻《紅色珍檔》正在播出。
“七君子事件”
1936年11月23日,國民黨政府非法逮捕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七名領導人,罪名是所謂“危害民國”。事件震動了國內外,全國各界人士紛紛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營救運動,史稱“七君子事件”。
一份發行于1936年11月30日的《救國時報》,現珍藏在江蘇省檔案館,上面記載了逮捕行動的相關內容?!笆辉露胀?,公共租界巡捕在法租界內,捕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袖章乃器等七人。中央社謂章等七人,均將被控以有反對南京政府陰謀之罪。”
文中所說的七人是沈鈞儒、王造時、李公樸、沙千里、章乃器、鄒韜奮和史良。
日本侵略者在侵占東北后,加緊了對華北的爭奪。在關系到民族存亡的嚴重形勢下,中共中央于1935年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提出了停止內戰、全國一致抗日的主張。
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北平學生發動了一二·九愛國運動,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會后,黨采取切實措施,推進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上半年,黨中央和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先后派馮雪峰、潘漢年到上海,與那里的黨組織重新建立聯系,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1936年5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發起成立,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并與中共談判,建立統一的抗日政權。沈鈞儒等七人就是救國會的主要負責人。
七人被捕后被押解到蘇州,沈鈞儒等6人被關進蘇州吳縣橫街的看守所,史良被押在司前街看守所女監?!捌呔?/span>”在獄中,為了堅持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在沈謙芳所寫的《鄒韜奮傳》中這樣描述:“沈鈞儒一到看守所就公開宣言,六個人就是一個人,他們決心團結一致,患難與共。”
鄒韜奮在《經歷》一書中寫道:“假使來了不測之禍,把我們這幾個人綁出去槍斃,我們應該怎樣?我們的一致回答是,應該一致地從容就義。我們一致主張,出去的時候,應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臨刑時,我們應該一致大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民族解放萬歲。”
七人被抓,激起了全國各界人士的震驚和憤慨,人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營救活動。宋慶齡、張學良,國際友人羅素、杜威等,紛紛要求無條件釋放沈鈞儒等人。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后,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局面開始出現,人們都以為“七君子”必然能無罪釋放。然而1937年4月3日,國民黨反動政府竟然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羅織十款罪狀,宣布對7人正式提起公訴。
江蘇省檔案館還保存著當年的起訴書,其中寫道:幾人“刊行救亡情報,對中央施政方針多所抨擊,用以削弱民眾對政府之信仰”“勾結共產黨徒,組織非法團體,煽動罷工罷課,擾亂地方秩序”……前前后后共羅列十大罪狀。面對莫須有的指控,李公樸在《獄中日記》里表示:“救國無罪”。
江蘇省檔案館工作人員 朱萬悅:
起訴書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其中第一條,指控救國會宣言違背國民黨中央制定的政策,但是遍查宣言,毫無依據。第九條說他們勾結軍人,釀成西安事變,這更是無中生有。西安事變發生在七人被捕之后,牢獄中的人怎么能夠組織煽動呢?
1937年6月11日和25日,國民黨司法當局在蘇州兩次開庭對“七君子”進行審訊?!捌呔印痹诜ㄍド洗罅x凜然,據理駁斥司法當局的誣控。
在法院提起公訴和審判期間,中國共產黨和各界人士開展了更加廣泛的營救運動。4月1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對愛國有罪的起訴表示堅決反對,要求國民黨徹底放棄過去的錯誤政策,立即釋放愛國領袖及全體政治愛國犯,徹底修改《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
6月26日,檢察官在庭上公然要求對七位領袖處以死刑,在全國掀起空前憤怒。上海、平津等地紛紛發起運動。7月5日,宋慶齡帶著十多位著名愛國人士親自前往蘇州監獄要人。
李公樸之女 張國南:
他們采取的辦法也很絕妙,搬著行李,直接就到了江蘇高等法院,說他們“七君子”有罪,我們同罪,我們現在要也進你們監獄;他們“七君子”無罪,那就應該給他們自由。
七七事變爆發后,國內外形勢劇變,全國一致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南京政府終于在1937年7月31日下午,釋放了“七君子”。
出獄那天,各界愛國人士、新聞記者紛紛趕來表示祝賀。面對大家,鄒韜奮激動地說:“謝謝一直以來不斷在幫著我們的同志們。坐牢253天,我們只有一個感覺,我們今天能夠出獄,可見抗日救亡的呼聲響遍全國。”
成功營救“七君子”后,中國社會各界,包括國民黨內愛國人士,開始集合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投身到挽救民族危亡,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中,為民族的獨立解放做出貢獻。
銘記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珍檔》帶您重溫光輝歲月
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