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間:2021-07-13 09:14
- 瀏覽次數: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歷史的記載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江蘇省檔案館與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25集短視頻《紅色珍檔》正在播出。
首戰韋崗揚軍威
故國旌旗到江南
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江城下初遭遇
脫手斬得小樓蘭

這是江蘇省檔案館館藏的陳毅賦詩手稿照片。短短28個字,勝利的喜悅躍然紙上,也記錄了1938年新四軍挺進蘇南首戰告捷的光榮歲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上海、杭州、蕪湖、南京等城市相繼失陷,江南大好河山淪于敵手、日寇到處燒殺、擄掠、奸淫,暴行累累。

為拯救危難之中的同胞,中共中央指示,要求新四軍深入敵后,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創立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15日,毛澤東致電進一步指示項英、陳毅,要"力爭在蘇浙皖邊發展游擊戰",并明確指出"目前最有利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

根據指示,新四軍抽調四百余人,組成先遣支隊,由粟裕率領,于4月28日從皖南歙縣巖寺出發,挺進蘇南敵后。粟裕認為要打開江南敵后抗戰局面應當沿滬寧鐵路東進,在鎮江附近尋找戰機和日軍打一仗。陳毅贊同,并認為要一戰取勝,才能滿盤皆活。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副館長 周再興:1938年6月15日夜里,新四軍先遣支隊破壞了位于句容的京滬鐵路下蜀車站附近的一段鐵路,致使日軍運輸物資的一列火車出軌,導致京滬鐵路一度中斷,新四軍順利完成了阻礙敵人交通的任務。

在完成破路任務后,先遣支隊偵察發現,在鎮江至句容的公路上,敵人的汽車每天往來頻繁,達五六十輛之多。

而這條公路經過韋崗一帶時,從一片高約200米的高地間蜿蜒穿過,公路兩側高地上樹木茂盛、便于隱蔽,非常適合伏擊作戰。為擴大戰果,粟裕決定冒雨進抵韋崗設伏。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副館長 周再興:經過半小時激戰,斃敵少佐土井、大尉梅澤武四郎等十五名,傷敵數十名,擊毀日軍汽車四輛,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并在敵軍援軍到來之前迅速安全轉移。
韋崗告捷,大快人心!軍民歡欣鼓舞,共慶勝利 ,陳毅當即賦詩祝賀。粟裕為韋崗戰斗的勝利題詩:"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
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副館長周再興:這次戰斗規模不大,但意義卻不同一般。在蘇州、鎮江、南京等蘇南大中城市相繼被日軍侵占的嚴峻態勢下,新四軍剛一成軍即首戰告捷,不但令當地老百姓人心振奮,也大大提高了新四軍的士氣和擴大了新四軍的聲譽。
1939年4月,粟裕在《先遣隊的回憶》中總結:韋崗戰斗不僅打擊了敵人之橫行,而且興奮了廣大人民的抗戰情緒,提高了他們勝利的信心。這一戰斗的勝利不僅奠定了我軍進入江南地區的基礎,而且開辟了勝利的先聲。
此后的江南敵后到處傳出游擊隊的槍聲,新四軍深入敵后,先后取得新豐、句容、江寧等百余次戰斗的勝利。陸續建成蘇南、皖東、豫皖蘇邊等敵后抗日根據地,有效鉗制了日軍,支援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
△圖截自紀錄片《大抗戰》
新四軍挺進江南首戰告捷,如同在沉悶的淪陷區炸響了一聲驚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仗,挫敵兇焰,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中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這一仗,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作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激勵起更多中華兒女奮起抗戰,直至奪取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
時光荏苒,韋崗戰斗已經過去83年。昔日硝煙彌漫的戰場如今已經成為一片寧靜美麗的山崗。
只有那莊嚴屹立的勝利紀念碑,還在默默提醒著人們,要時刻不忘中華民族曾經的苦難歷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要時刻銘記和傳承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鑄就的偉大的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向前!
銘記百年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珍檔》帶您重溫光輝歲月
汲取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