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構概況
1953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局成立,1955年2月改名為江蘇省文化局。
該局是省政府直屬行政機構.主管全省文化、藝術、電影事業,管理與指導各類劇團、劇場。電影院、放映隊,文化館站、俱樂部、圖書館、博物館與音樂、美術等文化事業部門。其內部先后設有:辦公室。電影、戲劇、藝術、社會文化、藝術教育、新聞出版、計劃財務、人事等處科機構。
(二)檔案情況及其內容
館藏江蘇省文化局檔案共1862卷.文件起止時間為1953年至1967年。主要內容有:
1、戲劇曲藝音樂舞蹈
有話劇運動50周年紀念會、曲藝工作者會議的文件;選拔木偶戲、音樂作品參加全國及華東地區演出的文件,戲曲、音樂、舞蹈觀摩會演和蘇州評彈觀摩演出情況報告材料,劇團、劇場業務工作的文件,戲劇服裝制作、文化器材生產的資料,演出團體上演劇目及藝術表演團體、表演場所統計資料,曲藝、雜技工作計劃、總結、調查材料;劇團民主改革試點工作計劃、總結。
2、電影
有國務院、文化部及該局召開的全國電影發行宣傳工作會議、電影放映管理會議、省電影工作會議、電影放映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的文件;該局加強和改進電影放映工作的指示,電影放映單位登記、考核的文件,發展電影放映隊及農村放映隊、收回社辦電影隊的報告、批復,公辦、民辦電影放映隊下放的文件,電影管理站情況報告,全省電影工作規劃、任務、專題報告、總結,電影大隊工作總結,經驗介紹的文件。
3、新聞出版
有國務院、文化部、省委及該局對新聞報紙、雜志出版發行的計劃、辦法、規定,書刊印刷工作的長遠規劃,刊登廣告、刊物創刊登記的報告、批復,縣報工作會議文件,該局新聞出版、發行工作綜合年報表。
4、群眾文化藝術
有國務院、文化部,該局召開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會議的文件,群眾文化藝術座談會的文件,群眾業余文藝會演大會的文件,群眾文化及農村群眾文化工作計劃、通報、總結,農村業余文化劇團調查材料,該局關于整頓和加強文化館、站工作的指示,提高文化館、站工作質量的方案,群眾文化館工作草案,文化館、站工作情況及調查材料,文化館、站業務綜合年報表。
5、文博管理
有博物館工作會議的文件,文物、博物館技術革新專題會議文件;文物工作專題匯報材料,名勝古跡修建、維護、拆除的文件,該局對重點文物保護管理的情況報告和保護管理條例,全國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全省各地文物、古墓葬、古宅府、古遺址情況調查的來往文書,文物、古墓葬被盜和破壞情況的通報,文物保護工作檢查報告,撥交地方博物館文物清冊,淮海戰役戰址調查材料及文物收集、籌建紀念塔的通知、報告。
6、圖書館工作
有該局召開的全省圖書館工作會議文件;國務院、文化部對圖書館工作的請示和該局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古舊圖書收購管理的文件,圖書出版、調撥的來往文書,改造私營圖書業的文件,對反動和淫穢書刊處理的文件及書刊目錄。
7、對外交流
有國務院、文化部及該局制訂的出國演出劇目審查的有關文件,外賓攝影的規定,對外國來信求購圖書的處理辦法與外國圖書館建立聯系的規定,該局向國外索取交流資料的文件,與國外建立書刊交換聯系及對外聯絡的文件,外贈圖書和交換圖書參考書目,國外圖書館工作者在江蘇的講話記錄,有關出國劇團節目和出國人員情況的文件。
8、機構編制 人事勞動
有機構建立、調整、合并,改變隸屬關系的文件,機構精簡的文件,人員編制情況的文件;干部提拔、任免、職務調整的文件,干部培訓工作計劃,干部定期報表,干部構成情況統計,知識分子統計,高校畢業生錄用計劃,該局及其直屬單位人員、各種文藝工作者、藝術家、下放人員的統計表、名冊,文化館、站編余人員處理情況及統計資料,該局干部辭退的來往文書,干部瀆職、違紀、犯錯誤人員調查報告、批復,該局人員退職、退休、調動和回鄉生產的存根。
9、工資福利
有國務院、文化部、省人委,中國電影總公司及該局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工資標準,文藝工作人員包干制及費用標準,供給制、包干制改工資制的文件,電影放映人員技術等級標準,該局技術直屬單位工資級別評定和核批文件,工資轉正、定級來往文書,工資改革情況調查、調整綜合統計資料及工資改革工作總結匯報。
10、財務 基建
有該局頒發的財會制度及經費開支標準、規定,劇本上演和演員獲獎報酬的規定,報刊稿酬和支付外國作家稿酬的規定;文化事業經費計劃及各單位統計匯總報表,各項文化事業基建的來往文書,文藝團體和院校遷址及設施維修文件,基建財務管理文件。
另外,有全省文化系統各種綜合性會議文件,該局黨組會議記錄;江蘇省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主要指標及各種統計報表;有關政治運動的文件。